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组织学生集中观看原创校园话剧《大国之蓝》

发布时间:2025-03-24作者:张宜澜 杨兴硕 王少君 陈天霖 古齐鸣 审稿人:杜瑶 刘慧 来源: 已浏览:

3月18日下午,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团学骨干等100余人,在长安校区集中观看了我校原创校园话剧《大国之蓝》。

该剧以西北工业大学“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自主水下航行器团队故事为素材,以科技工作者群像为主体,展现科技工作者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精神风貌,将他们潜心科研、矢志报国的故事震撼呈现,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科学家精神与共产党人品格的火种。该剧入选全国“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首批重点推介剧目、2024年度“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宣传工程”名单。

艺术再现科研精神 激发创新热情

演出现场,舞台上交织着紧张与激昂的情感。剧中,当科研团队在狂风巨浪中艰难打捞鱼雷、誓以生命捍卫国家机密时,台上台下响起了阵阵热烈掌声。

正如来自2024级本科生党支部的杨兴硕同学所感:“当他们在狂风巨浪中艰难打捞鱼雷时,我读懂了踔厉奋发的重量。他们抵押房产时的孤注一掷,是自信自强的铮铮铁骨;面对失败时重头再来的话语,是“守正创新”的执着注解;而周教授学生在风浪中精准决断,更彰显着勇毅前行的时代担当。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触摸到了精神传承的接力棒。未来征程上,我愿以周教授团队为镜,让自强不息成为青春的底色,让创新突破化作前进的跫音。

深海逐梦 感悟工大精神

剧中多处精彩片段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海试危机的高潮部分。来自2024级本科生党支部的王少君同学表示:“剧中‘总有人要迈出生死这一步’的决绝与‘宁可把数据炸在自己手里’的血性,正是工大先辈用青春热血筑起报国信仰的真实写照。”他回忆起剧中展示的那一幕幕艰难抉择:剧中"青出于蓝"的篇章,正是西工大"传帮带"精神的缩影——周文渊院士带领团队跨越技术封锁,冯至远等人在淬炼中成长为新的领军者,这与我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真实故事交相辉映。

从剧场中走出,校园里"勇士铸剑"的雕塑在阳光下巍然矗立,是我们“为国铸剑”的具象写照。这场话剧不仅是艺术的盛宴,更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所谓"工大精神",正是一代又一代青年将"个人坐标"融入"国家经纬"的生动实践。或许我们每一艘小舟的航线各不相同,但“为国铸剑”是永远我们最标准的指南针,“衷心向党”永远是我们最明亮的灯塔。

众生视角 讴歌无名英雄

2024届50班的团支书陈天霖在观剧后感慨道:“当科研团队为回收绝密数据以命相搏时,深海的压力与信念的重量一同倾泻,这不仅是一部英雄史诗,更是平凡人用脆弱与坚韧铸就的现实写照。”他提到,剧中除了那些光芒四射的科研主角外,还有许多无名的小角色——海军官兵、工厂工人等,他们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共同构成了国家科技长城坚实的基石。正是这些细微而感人的瞬间,让每一位观众都深刻反思,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每个人都应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粒螺钉,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观看前,学院党委副书记杜瑶做了开场说明,她指出,学院将充分用好学校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大国之蓝》《寻找师昌绪》《古路坝灯火》等优秀作品在育人体系中的独特价值。通过组织观演、剧目研讨、角色体验等多元活动,深度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引导学生在艺术审美中汲取精神力量,涵养家国情怀、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全方位推动总师育人走深走实。

本次观剧活动不仅是一场震撼心灵的艺术盛宴,更是一堂生动的“艺术思政课”。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观看《大国之蓝》,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工作者们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的精神,将以他们为榜样,把“自强不息”融入青春底色,以“创新突破”作为前进的步伐,矢志在科研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