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2025年《信息网络安全》西北地区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市甘肃政法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信息网络安全》杂志社主办,甘肃政法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围绕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实战型人才培养、密码发展新方向、网络安全新技术与新应用、大模型安全、机密计算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交流,聚焦前沿技术的落地与融合,共筑数字中国的安全屏障。

2025年《信息网络安全》西北地区学术研讨会
甘肃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史玉成教授致欢迎辞,对参加会议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网络空间安全不仅关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更深刻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文化繁荣。作为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院校、全国政法院校“立格联盟”成员,学校希望借此机会与各位专家共同探索西北地区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创新路径,为西北地区信息网络安全事业发展与学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共同构建安全可信的网络空间环境。

甘肃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史玉成
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党委书记张文涛代表大会联合承办单位,向支持本次会议的各级领导,以及莅临参会的各位专家、师生致以诚挚谢意!此次研讨会汇聚了网络安全领域的众多专家,围绕网络空间安全前沿技术、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推动学术思想与研究成果共享,凝聚西北地区网络安全力量,携手应对新形势下的网络空间安全挑战,为我国网络空间安全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党委书记 张文涛
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正处级)段小平介绍了学校的发展理念和学科建设思路,着重阐述了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西部地区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网络安全不仅是技术竞争,更是人才和理念的竞争。期待通过本次研讨会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携手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新格局,共同推动西北地区网络安全事业的发展。最后,他祝愿与会嘉宾在兰州这座黄河之都收获学术启迪,并再次向所有莅临指导的领导专家致以诚挚谢意。

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正处级) 段小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执行院长李晖教授指出,数据流通利用已成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亟需基于隐私计算实现数据流通利用过程中的个人信息保护。他详细阐述了数据流通过程中隐私信息识别、隐私信息延伸控制、隐私信息按需保护、存证与取证等环节的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为数据要素流通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执行院长 李晖教授
围绕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胡伟教授系统介绍了学校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具有国防特色的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凝聚出“人才安全+安全人才”的育人理念和“厚基础、强系统、重实战、拓交叉”的培养特色,充分彰显了学校“为国铸剑”的办学理念和“总师育人” 的文化,为服务国家安全战略提供了坚实的网安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

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胡伟教授
当前以量子计算、人工智能、6G通信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革命多点突破交叉融合,对密码学的安全基础、安全模型、设计理念、功能目标等均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需求,密码学正经历一次新的变革。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密码理论与技术研究室主任路献辉以密码发展新方向为主题,探讨了包括抗量子密码、全同态密码、AI密码、6G通信密码等领域的新型发展方向。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密码理论与技术研究室主任 路献辉
分论坛一:网络安全新技术、新应用
在网络安全新技术、新应用研讨会上,甘肃政法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袁小刚介绍了以“实战引领,面向西北”为核心,紧密联系国家战略需求,结合法学、公安学等学科优势,打造具有专业法律素养、扎实理论基础和突出实践能力的多民族地区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模式。面对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新型安全挑战,西安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秦宝东教授围绕安全比较协议的关键技术,分享了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针对舆情演化与异常行为识别难题,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金龙基于计算社会学理论,构建了一系列基于马太效应的意见演化模型,为构建智能化、可防御的舆情分析系统提供理论支撑。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数字化事业部副总经理闫先国分享了以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为核心,以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建设为目标,科学构建“管理、技防、人防、联防”四位一体的网络安全综合防御体系。
大模型安全圆桌讨论由兰州大学金龙教授主持。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周俊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王皓、西安邮电大学教授冯景瑜、南昌大学副教授林德钰、武警工程大学博士刘文超围绕数据泄露风险、隐私保护挑战、大模型幻觉及其安全检测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讨论,提出应加快推进新型安全防御机制与技术标准建立,构建科学完善的评估体系,提升大模型安全防护能力。

大模型安全圆桌讨论
分论坛二:机密计算
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赵庆林教授在机密计算研讨会上致欢迎辞。他强调,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家战略深入实施背景下,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成为关键问题,而机密计算技术作为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正经历从理论创新到产业应用的重要转型期。
聚焦机密计算测评体系构建,华为公司可信计算首席科学家金意儿梳理了机密计算国标制定及相关测评标准建设进展,强调提升国产算力安全竞争力的紧迫性、推进机密计算测评标准落地的重要性。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秦宇探讨了机密计算平台多信任根如何协同保障系统整体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以TEE主动防护,TPM被动监控的机密计算平台弹性协同信任根方案。南方科技大学研究员张锋巍介绍了COMPASS实验室在GPU可信执行环境(TEE)构建上的研究工作,包括首个Arm GPU TEE StrongBox@CCS2022和Arm机密计算架构扩展CAGE@NDSS2024,以及针对GPU TEE的攻击研究MOLE@CCS2025,该成果首次揭示并实现了通过篡改GPU MCU固件来突破GPU TEE保护的攻击方式,在多种现实设备和典型应用场景中验证了攻击的可行性。围绕机密计算系统软件栈的构建与优化,南开大学密码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刘维杰重点阐述了关键组件在机密计算环境下的性能优化和安全保障机制,为机密计算提供了一个高效、安全且可靠的系统软件栈解决方案。针对以AI大模型以及海量大数据分析为代表的高通量智能计算需求,南湖实验室首席资深专家张磊深入解析了以异构集群化为代表的高通量机密计算框架系统,以及其在政务、金融、医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典型应用。集中攻克RISC-V平台安全难题,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王杰博士系统介绍了固件信任根设计与商用RISC-V处理器的实用型机密虚拟机架构两方面的创新研究成果。
会议主论坛由甘肃政法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安德智教授主持。会议设有网络安全新技术、新应用以及机密计算两个分论坛,分别由甘肃政法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武光利教授、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忻副教授主持。来自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重庆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大学、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华为公司、南湖实验室等50名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网络安全领域专家学者参加本次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甘肃烽侦网络安全研究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