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社会实践 | 回望历史烽烟,传承红色基因—— 西工大网安暑期实践队联合浙江大学实践队走进西安事变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

发布时间:2025-07-06作者:郑昀朋 杨兴硕 贺子怡 审稿人:杜瑶 方雪 董子瑜 来源: 已浏览: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完善学院“思政实践育人”体系,从革命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赋能网信人才培养。7月5日,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感悟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学院学工主管方雪的带领下,走进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并与浙江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赴西北暑期社会实践队共同前往西安事变纪念馆进行教育学习,旨在通过沉浸式红色教育,厚植实践队员的爱国情怀,为守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筑牢思想根基。

走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讲解员带领实践队细致参观了各院陈列的文物。在一号院复原的机要室,讲解员介绍了1938年向延安传递的军事物资清单,队员们见证了为前线筹措药品、布匹的急切;三号院展厅里,锈迹斑斑的马灯与帆布背包前,队员们穿越历史长河,仿佛看见了当年无数青年借此穿越白色封锁线,向着新中国的未来前进的场景。一个个字迹、一件件物资、一份份机密串联起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队员们深切感受到“红色桥梁”的温度。

在西安事变纪念馆,讲解员首先带领实践队参观影像厅:东北军将士雪地行军的坚毅、华北平原日军肆虐的疮痍、爱国学生游行的激昂,以及张学良、杨虎城与幕僚商议的凝重,生动展现了当时外有强敌入侵,内有派系纷争的中国危局。而西安事变正是两位将军以置生死于度外的魄力,为民族存续按下的转折键。随后实践队来到实物陈列区,展柜里泛黄的电报手稿、杨虎城将军带补丁的棉军装、锈迹斑斑的电台零件,都诉说着那段历史,深深触动着每一位实践队员的内心。

最后,实践队成员来到张学良公馆,灰砖小楼里的木质楼梯仍留着岁月的磨痕,办公室的老式电话机、墙上的军事地图,无声还原着当年决策的紧张时刻。在这里,西工大和浙大两支实践队围绕“红色基因传承与青年使命担当”主题展开交流,从西安事变中“舍身为国”的抉择,谈到当下网络安全、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攻坚方向,思想的碰撞让红色记忆有了更鲜活的时代注解,也让两支实践队在跨越院校的对话中,更深刻体会到赓续精神血脉、共筑强国之基的青年责任。

从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与西安事变纪念馆的历史回响,到抗战救亡图存与数字安全守护的精神接力,实践队将团结无畏的抗战精神化为网络攻坚的实际行动,将先辈赤胆忠诚转为守护数字疆域信念。通过本次教育学习更加激发了西工大网安学子的报国心、强国志,以更加奋进的姿态和昂扬的斗志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与网络强国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