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延安精神是穿越时空的精神火炬,理应在一代代青年中传递。为青年学子指明了前行方向。2025年7月7日,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感悟抗战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学院学工主管方雪老师的带领下,赴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凤凰山麓革命旧址、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本次实践旨在通过实地体验感悟革命岁月的奋斗历程,强化青年学子维护国家安全和网络空间安全的思想根基与使命担当。




南泥湾:从 “烂泥湾” 到 “好江南” 的奋斗答卷
实践首站,队员们走进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馆内的镢头、军装、老照片诉说着三五九旅将士的垦荒故事。“看着那些磨损的农具,仿佛能摸到先辈们手掌的温度。”队员李心怡凝视展品,轻声感慨。登临观景台,千亩稻田中央用异色水稻编织的 “抗战胜利80周年”巨型图案格外醒目。在纪念馆旁的党徽广场,队员们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声中满含对南泥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崇高礼赞。






凤凰山:窑洞里的战略远见
午后,实践队走进凤凰山麓革命旧址。朴素的窑洞院落里简单的旧居陈设,无声记录着那段运筹帷幄的岁月。正是在这里,党中央发布了《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推动全面抗战路线确立。队员们对革命领袖们在艰苦条件下展现的卓越智慧与坚定信念,无不肃然起敬。


抗大纪念馆:熔炉里的青春誓言
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映入眼帘。聆听着抗大学员在窑洞里苦学、奔赴前线的故事,感悟着十多万军政干部从这里走出成为救国栋梁的慷慨故事,队员们齐唱《抗日军政大学校歌》,追忆那个激情岁月,感受到当年抗大学员们的革命朝气和坚定信仰。


赓续延安薪火,锻造网安之盾
此次实践之行,是一次追溯初心之源的思想淬炼,更是一场砥砺使命担当的生动实践课。从南泥湾的稻浪到清凉山的窑洞,从抗大的歌声到凤凰山的灯火,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延安精神不是历史,而是照亮前路的光。西工大网安学子将始终带着这份精神,让红色基因与时代使命同频共振,在守护网络空间安全的路上,续写新时代的奋斗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