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红色基因 蓝色情怀”学生党员暑期实践----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认知安全党支部实践回顾

发布时间:2025-09-09作者:张泽卿 方雪 王宇 刘治中 审稿人:杜瑶 方雪 来源: 已浏览: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2025年8月26日至30日,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红色基因 蓝色情怀”实践队在学工主管方雪老师的带领下奔赴上海,开展为期五天的暑期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践队以“追寻信仰源头、感悟抗战精神、服务基层人民、展望科技未来”为主线,引导青年党员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淬炼初心,以青春行动诠释“又红又专”的时代内涵。


序章:真理的追寻——思想的火种,点亮黑夜

实践队的寻根之旅,始于复兴路上陈望道先生的故居。师生们静立于先生当年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书房,一盏油灯、几只仿真粽子、泛黄的手稿影印件,共同还原了“真理的味道有点甜”的历史场景。这份“甜”,在历史的回响里愈发深邃:它不仅是墨汁的误食,更是信仰在灵魂深处破土发芽的悸动,是百年沧桑中始终不灭的星火。

在小楼西北角的旧居车库,师生通过观看《大师陈望道》和《信仰之源》,深刻感受着“一个人、一本书、一种精神”的力量——陈望道先生的事迹及其所承载的精神,也因此更加牢牢地扎根在青年人的心田。

当历史的回响与青春的心跳同频共振,一种对初心的坚守、对使命的担当在血脉中悄然涌动。


第一章:开天辟地的创举——组织的诞生,青春的集结

从思想的源头出发,实践队来到中共一大会址,在兴业路76号那扇斑驳的石库门下,实践队师生肃立于历史的门槛。青砖灰瓦间,13位代表点燃的星火穿越百年,将“开天辟地”的伟业化作无声的注脚。

在参观完展厅中 600 余件文物实物、近 1000 张历史照片、40 余组场景复原后,师生们深受触动,面向党旗庄严列队,齐声重温入党誓词。

誓言在场馆内激荡,如钟声穿透时空。那一刻,百年初心与青春使命在血脉中共振:“开天辟地”的星火,从来不是历史的回响,而是以生命为薪、在每一代人灵魂深处不灭的晨曦。门内是百年前的星火,门外是新时代的征途,誓言的温度,让“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在当代青年手中淬炼成可触、可感、可行的炽热信仰。

实践队员们以赤子之心为墨,亲手书写对祖国、党与人民的赤诚祝福——字字如星火,句句见初心,将百年信仰熔铸成新时代的奋进回响。

随后,师生们前往共青团中央机关旧址,重温党缔造青年团体的光辉历程。泛黄的团史册页间,“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红色传统清晰可见。

从建党到建团,红色血脉一脉相承,青年师生们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将“与党同心、跟党奋斗”的信念深植骨血——这从不是褪色的历史回响,而是新时代青年以青春之我,在民族复兴征程上续写的滚烫诗行。


第二章:民族的淬炼——烽火的洗礼,精神的丰碑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实践队于8月28日专程赴淞沪抗战纪念馆和四行仓库。

在淞沪抗战纪念馆内,实践队员们凝视着斑驳的展品,那些锈迹斑斑的武器、泛黄的照片以及记录着惨烈战役的文字,无声诉说着当年中华儿女抵御外侮的悲壮与坚韧。

而在四行仓库遗址,西墙上430余个弹孔如凝固的泪痕,将“八百壮士”的史诗镌刻其上。队员们在“团副训话”雕塑前屏息凝神,谢晋元将军穿越80年的呐喊仿佛仍在耳畔,如惊雷炸响在灵魂深处。指尖轻抚弹孔,历史的温度从掌心蔓延至心尖,让这群新时代的网安学子更加读懂了守护国家“第五疆域”的使命担当。

下午,实践队步入中共二大会址,探寻从“烽火抗争”到“理论求索”的升华。在首部《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诞生展柜前,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正是有了科学纲领的指引,革命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次参观,将抗战烽火的洗礼与党的理论建设的成熟紧密联结,让大家对党的先进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馆内同期展出的“清风正气满乾坤”——党章中的作风建设专题展览,更让师生将党课中反复研读的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党章传承的优良作风紧密联结,这不仅是历史的延续,更是新时代对初心的再诠释。


第三章:初心的践行——扎根在基层,服务于人民

理论学习最终要回归人民实践。实践队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到嘉兴路街道市民驿站,实地学习“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精细化治理经验,真切感受新时代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

为传承西工大“为国铸剑”的红色基因、践行“三航报国”的蓝色情怀,发挥学院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实践队在当日下午走进嘉兴路街道瑞虹新城一期,与民警干事联手开展反诈、反间谍宣传活动,在实践服务中厚植家国情怀、担当青年使命。

在瑞虹新城社区,实践队员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现场讲解和互动问答等形式,结合多类典型案例,向居民普及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法与防范技巧。

这场“警校联动”的现场交流,既拓宽了反诈、反间谍宣传的工作思路,也深化了同学们对平安社区建设的理解。


尾声:新征程的序曲——青年的使命,科技的力量

实践的最后一站,师生们来到上海酷哇科技有限公司。体验L4级无人驾驶汽车、与西工大校友创始人座谈交流、参观前沿科技展厅,让大家直观感受了科技创新的澎湃动力。校友关于“红色基因是精神动力,蓝色情怀是创新担当”的分享,引发了队员们的强烈共鸣。一代代西工大人肩负国家使命,从“神舟”飞天到智能驾驶服务为民,西工大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初心从未改变。

五天实践,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认知安全党支部带领实践队员循着历史脉络前行:在陈望道故居触摸信仰的源头,在中共一大会址见证组织诞生,在共青团中央旧址感受青春集结;在淞沪抗战遗址体悟抗战精神,在中共二大会址读懂纲领成熟的远见,又在瑞虹社区看见“为人民服务”在基层的鲜活实践。最终,在酷哇科技,我们看到了青年一代如何用创新的力量,为这份百年初心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这不仅是一次暑期参访,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告诉我们:历史并非尘封的故纸堆,而是通往未来的起点。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使命,而当代青年的使命,正是站在这条历史延长线上,用智慧破解时代难题,用奋斗回答“未来中国”的宏伟命题——这,便是此次实践留给我们最深刻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