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论述,引领青年学子助力乡村发展,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青春铸盾,清网兴乡”实践队在学院团委书记付强带领下,走进汉中开展实践。实践队结合学科特色,规划6天活动,聚焦数字乡村背景下的“反网络诈骗+人工智能知识普及”,筑牢乡村网络安全防线、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振兴。
7月6日,队员们在追寻校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的过程中,于城固县古路坝村开展反诈宣传,以专业力量筑牢乡村网络安全屏障,让科技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能。

国立西北工学院旧址:循迹过往,回首前辈来时路
上午,实践队前往城固古路坝开展学习活动。期间,城固县博物馆前馆长苟保平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的讲解。苟保平以鲜活的语言、详实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国立西北工学院在艰苦岁月中坚守教育初心、保存办学实力,为文化传承守护“火种”的光辉历程。厚重的历史与眼前的古迹交织,不仅勾勒出学校发展的脉络,更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激励实践队员。之后,实践队员在国立西北工学院旧址处集体重温西北工业大学“公诚勇毅”校训。


古路坝村:反诈在民间,守护百姓安全
中午时分,实践队员穿梭在古路坝村的大街小巷,开展反诈知识宣传活动。队员们手持精心制作的宣传手册,走进沿街商铺、居民院落,耐心地向村民们讲解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面对热情的村民,实践队员结合真实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网络刷单、冒充公检法、虚假投资理财等诈骗形式的特点与防范技巧。遇到对智能手机操作不熟练的老人,队员们手把手指导他们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详细演示预警功能的使用方法。队员们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用专业知识为乡村筑起反诈“防火墙”。

城固县博物馆:穿越丝路千年,追寻红色基因
下午,实践队员前往西北工业大学“红色传人”培育实践基地——城固县博物馆,开启探索城固历史文化之旅。西汉时期,城固人张骞“凿空西域”,使中国首次真正走向世界,也让世界认识了中国。西北工业大学网安学子应将“敢于冒险、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张骞精神运用到学习科研、创新创业等各个方面,不断锤炼本领、提升技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实践队员们还深入了解到国立西北工学院在抗战时期为城固地区的教育、医疗等诸多方面提供的宝贵援助。这一段历史,让队员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身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积极践行使命,展现担当,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辉煌篇章。

结语:溯源历史足迹,展望未来蓝图
“青春铸盾,清网兴乡”前往城固古路坝村,既是一次校史文脉的溯源之行,更是一场科技赋能乡村的实干实践。从国立西北工学院旧址中汲取教育报国的精神力量,到古路坝乡间筑牢反诈防线的青年担当,再到张骞博物馆里传承“凿空”开拓的文化自信,实践队以脚步丈量历史厚度,用专业守护网络安全,让科技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当丝路驼铃的回响与数字时代的脉搏在此交织,西工大网安学子将始终以校史为鉴、以实践为帆,把“公诚勇毅”的校训融入乡村振兴的每一寸土地,让青春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绽放光彩,继续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奋进篇章。